為什麼大家都想先學技術分析?
「均線」被發明在100年前 !!
「KD指標」被發明在60年前 !!
「MACD指標」被發明在40年前 !!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比較
(往右滑)
基本面分析
技術面分析
複雜程度
適用週期
邏輯性
投資風險
核心理念
背後邏輯性
優點
缺點
3. 財報可能被造假
(ex: 瑞幸咖啡財報作假就會造成基本面分析失真)
長期報酬
新手推薦程度
相對的, 如果你叫一個幼稚園小朋友來做技術分析,我相信小朋友一樣也可以「看出未來漲跌趨勢」,而且小朋友有可能看得比你準!
我一開始也只學技術分析就想進場
碩士畢業前,我因為想投資股票而買了一本書叫《第一份薪水就該買股票》。
【腦力激盪】:
所以只學技術分析反而會賠錢?
1. 技術分析很容易讓你先入為主
【舉例】:
1. 「凹單」會使你覺得按照線圖來看,再過幾天股價就會逆勢上揚。
2. 「貪心」會使你看著線圖以為未來還有很大一段價差可以賺。
2. 技術指標只是市場買賣的結果
【舉例】:
技術分析的3個大盲點
1. 技術線圖的迷失
Warren Buffett
巴菲特 :「技術分析就像用後照鏡往前開車一樣. 」
【舉例】:
2. 賺錢真的是看勝率?
【遊戲反思】:
Q:假設今天要玩擲硬幣遊戲,我總共找了1,000個人來玩這個擲硬幣的遊戲, 擲中正面可以贏10塊,但是擲中反面要賠10,000塊。
如果其中有一個人連續擲了999次的正面,那你會說他下一次擲中正面贏得10塊的機率有99%對不對?
3. 每個人看得結果都不一樣
所以技術分析在使用上也會因人而異,不過最大的重點是 「即使你想用技術分析來段走勢,我建議也是用在好公司上會比較保險」。
報酬率超越美國大盤!
建議新手還是以『價值投資』為第一優先
所以也有一句話說:
「抱得住股票的財富都翻倍了,頻繁做交易的卻越投資越窮。 」
延伸文章、總結
總結複習
- 大多數人都想先學技術分析,原因是因為技術分析是較簡單的圖像學習。
- 技術分析如果拿去跟基本面分析比較,技術分析的邏輯性就顯得略低不少。
- 我一開始也只想技術分析就進入股市,但這樣的經驗通常都是賠錢收場。 专家解释究竟什么叫K线
- 技術分析只是市場買賣股票的結果,並不能100%讓你賺錢。
- 技術分析也有一些盲點,像每個人畫的支撐點都不一樣,就會判斷出不同的進場點。
- 建議任何新手、老手,應該都先學習比較穩定的『價值投資』,這是最安全的一種投資方式。
Leave a Reply
我喜歡這篇文章
讓人感興趣的標題
會想一再往下看
股票市場賠錢的真的超級多
就有券商統計過證券市場95%都賠錢
我覺得這是很有可能的
看投顧節目一堆人在上面演就知道
長期複利累積才能長久
投顧節目就是要講技術分析才有人看啊XDD
不然很認真教大家看財報
那節目真的很容易收掉哈哈
我覺得你的觀念很棒欸.
現在多數人賠錢的原因就是短進短出
以前人資訊沒麼發達,下單也沒那麼方便,反而可以長期持有三到五年以上
所以報酬率更佳
當然所有投資都有適合不同的人
有人會選擇做長線、有人會選擇做短線
我覺得都是沒問題的~
一、表格中邏輯性的部分對於技術面分析的評價”較弱(統計學、圖像學)”,所以統計學不具有好的邏輯嗎?還是其實只是想說有時候整理出來的過去賺錢方法常常都是overfitting的結果?況且基本面就不需要統計學了嗎?那CAPM、APT、3 factor model,還有解釋完大多數巴菲特過去績效的5 factor model所使用的t檢定就不算統計學嗎?
三、缺點的部分有提到技術面常常會有反應過度的問題,但是似乎無論是使用價值股(Fama-French(1993)提出的價值因子)或是成長股(Fama-French(2015)提出的獲利因子),似乎都會有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的相關解釋(當然也會有風險承受的解釋,但是這部分有點離題了),甚至技術分析的最大擁護方價格動能因子(Jegadeesh and Titman (1993))更是用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現象證明市場可以使用單純的價格走勢獲取長時間且穩定的報酬,似乎這也不是甚麼缺點?
为什么我们的K线不一样?
这个数据是行情软件从交易所能拿到的最详细的数据表了。行情软件里面的Tick图和“分笔成交”板块里面的数据就是用的这套数据。从“逐笔成交表”到“定时行情截面快照”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成交细节,同时制造了一个绝大多数用户都没有意识到的误区:用户在交易所公开数据里面所能拿到的所有成交价,其时间标注都是滞后的。如果你在软件中看到时间为09:30:01的价格是3500, 并不代表09:30:01这一时刻的成交价是3500,而是代表09:30:01之前,最后一笔成交价是3500。至于这笔成交的真实时间是多少,对不起,除了交易所没人知道。
- 1、连续交易时段内生成K线时,对于正好处于K线分界位置的Tick数据,同时用作为前一根K线的收盘价和下一根K线的开盘价。
- 2、连续交易时段内用K线填满。例如1个小时总是有60根分钟线,即使其中有几分钟没有成交,也不会把整根K线取消。
在上面这张图里面,可以看得很清楚,市场中一共发生了两次实际跳空事件,仅仅是因为成交时间的区别,一个在K线图上画成了跳空缺口,一个没有。有的同学以为,跳空缺口和大阳线的区别,表示一个是突然上涨,一个是持续上涨形成的,这其实都是幻觉。你以为你在观察市场突变的信号,其实只是在观察市场突变时交易所的钟是不是刚好在整点附近罢了。而且,交易品种的成交越活跃,你所看K线的周期越长,市场价格突变在K线图上体现为缺口的概率就越低。假定某个品种每秒有1笔成交,在任一笔成交价格暴涨的概率都相等,那当你看 3秒线时,每次暴涨有1/3的概率体现为跳空缺口,如果看的是一分钟线,那每次暴涨只有1/60的概率体现为跳空缺口。如果盯着跳空缺口去找交易机会,那每找到一次的同时,就漏掉了其它的59次。事实上,无论采取何种K线算法,都不可能正确的将连续交易过程的价格突变体现成K线图上的缺口形态。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较好呢?我们相信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本质相同或相似的市场行为,应该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图表特征;本质不同的市场行为,应该表现为明显不同的图表特征。因此,我们在设计K线时,并不鼓励用户使用交易时段内的跳空缺口作为判断市场价格突变的分析和决策依据,特意消除了这种盘中的缺口信号(跨交易时段的跳空缺口仍保留)。